【記者 譚樂之】日前,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發展指數課題組、大家保險集團聯合發布《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調查樣本覆蓋全國19個?。▍^、市)77萬名城市居民。

《報告》顯示,我國養老服務供給在種類、數量和質量三方面均有所提升,進一步激發了居民高質量和個性化需求。醫療、康復和護理是養老服務核心需求,“三段式”養老被大部分居民認可,城市居民的“保險+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提升。

《報告》指出,城市居民養老方式會隨老人身體狀況變化呈現“三段式”:活力階段,超過一半(53.6%)選擇居家養老,并伴有明顯旅居意愿;半失能階段,居家養老仍是主流,但“社區養老”(36.3%)和“機構養老”(21.1%)比例有所提高;失能失智階段,機構養老成為主流選擇。

《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居民預期壽命82.1歲。超過一半的城市居民存在慢性病、重大疾病和3年內做過手術等問題。2022年,城市居民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出現健康問題的居民比例上升12.1個百分點。

城市居民未來遇到的養老難題中,生活、情感與就醫位列前三,自理、半失能、失能三種狀態下看重的養老服務以醫療、康復和護理為主,尤其對專業化護理人員提供的護理服務有迫切需求,醫護服務水平是城市居民選擇養老機構的重要考慮因素。

近七成城市居民認為“年輕時就應該規劃養老財富”,30-39歲人群已成為考慮養老問題的高峰年齡段。

大部分年輕城市居民已考慮父母的養老規劃并付諸實際行動。養老規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直接為父母開展養老財富儲備,如購買保險產品、出租或售賣房產等;二是提醒父母鍛煉身體養生,督促父母定期體檢;三是了解養老服務及養老資訊,三成居民已實地考察養老機構。

數據顯示,城市居民預計養老總支出平均83.64萬元。其中,30-49歲居民預計養老所需資金100萬元;50-59歲居民、60歲以上居民預計養老總支出較低,分別為74.5萬元和61.5萬元。中老年人預期壽命更長,但養老支出預期卻更低,養老費用缺口顯現。城市居民正積極使用金融手段應對長壽風險,其中,商業養老保險成為養老資金重要補充,超過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配置商業養老險、年金險、壽險來抵御通脹風險。

“保險+養老服務”產品模式成為規劃養老方案的重要選擇。城市居民希望保險產品能附帶以健康醫護和養老機構費用為主要內容的附加權益,鎖定優質養老資源。

免責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依據《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12條,《信息網絡傳播權力保護條例》第14條/23條,即“避風港原則”,本文中部分圖片及文字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及時聯系客服刪除,本網不對內容傳播行為承擔行政法律責任。不承擔與著作權或相關權有關的信息審查義務。

本文地址:城市居民認可養老生活“三段式”